|
|
|
|
|
[GP進修班] 2006年F1新賽例導覽 |
|
|
|
F1從2006年開始將有一系列關於引擎和輪胎的新規定,其中最重要的改變就是V8引擎取代了行之有年的V10動力心臟;另外,比賽中可以更換輪胎的賽例再度被啟用,還有關係到決賽勝負的排位賽也將採用全新安排的形式。2006年的第一場賽事已經進入倒數階段,車隊們為了迎接這一刻的到來,早就在冬季進行過大規模的測試,同時也日以繼夜地研發他們的新賽車。
不僅是引擎設計師們為了在耐用度與性能輸出之間取得平衡點,而盡其所能地調校他們的新V8引擎,空氣力學專家們也從來沒有喘息的機會。2006年賽車的動力輸出降低了,因此更容易受到風阻的影響,因此工程師們必須在車頭的空力效率上下功夫,而不只是一昧地專注於增加賽車整體下壓力。
在比賽現場的觀眾們似乎不會察覺到新引擎規範會對比賽產生細微變化,但對車手而言,絕對會感受到V10改成V8引擎後的影響,畢竟他們今年的座駕比去年少了大約200匹的馬力。就因為引擎馬力降低,車手的駕駛風格必須更柔順一些,而且在彎道中得讓引擎保持一定的轉速;車手只要在彎中犯上一丁點的失誤,引擎的扭力瞬間喪失,這會損失極大的秒數。說到扭力,F1專家Christian Danner表示:「扭力總是能彌補一些車手所犯上的小錯誤。」由於F1賽車的下壓力減少,車手在入彎前得更提早煞車,但卻能夠更提前加速出彎。對於車手們在測試時的表現可以看出,其實搭載V8引擎的賽車在彎速方面跟V10引擎賽車是差不了多少的,但在直線上的速度則是會慢個10至15km/h。
另一個在F1規則上極大的變革就是關於輪胎。經過了一年的實驗後,FIA廢止了原本的排位賽形式與單一輪胎規定。今年開始,車手可以在比賽中進站換胎,因此他們不須要再保護輪胎的使用壽命,或是遭受到爆胎所引發的危險。這項變革不僅是針對車手的安全,同時是希望能增加比賽的可看性與樂趣、甚至是對於戰果的不確定性;車迷們可以看到車手更多次的進站,車隊的策略運用也可以更靈活「今年很可能會看到車手採用停三次或四次的比賽策略。」Christian Danner解釋到:「因為輪胎不是為了行駛長里程而設計的,因此輪胎的抓地力一定比去年來更大,對於車手來說,輪胎抓地力可以彌補引擎在動力方面的損失。」
| | | 沒有了單一輪胎的限制,因此輪胎研發又開始以抓地力為優先考量,這也讓輪胎可以彌補引擎在動力方面的不足。 |
| 同樣是一個小時的排位賽,但在2006年將會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在第一階段的15分鐘,所有的賽車都可以進場隨意做時間,單圈時間最慢的6輛車將會被淘汰,他們在決賽得排在起跑的第17至22位。經過了5分鐘的休息後開始第二階段的排位賽,剩餘的16輛車可以再次進場跑15分鐘,不過他們在第一階段所作的成績將不計算在內,而在第二階段最慢的6部賽車 將排在決賽起跑的第11至16位置。最後剩餘的10輛車將有資格參加第三階段20分鐘的排位賽,但他們在第二階段的排位成績也不計算在內,而在第三階段的成績將決定他們在決賽的起跑位置,最快的排在竿位,最慢的則是排在第10位。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