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F1中國站比賽報導:Hamilton拿下冠軍打破魔咒 |
|
記者/Hunter Hsu |
本文已被閱讀24,154次 |
|
|
2011年4月17日下午3點,開季亞洲三連戰的最後一場:中國站GP大賽正式比賽揭開序幕,經過了56圈的激烈爭奪與高潮紛起之後,McLaren車手Lewis Hamilton在比賽結束前最後幾圈成功超越Sebastian Vettel,順利拿下了個人本季的第一座分站冠軍,英國車王也打破了中國站GP大賽過去7年「沒有車手拿下過兩次分站冠軍」的魔咒。Red Bull的兩位車手Sebastian Vettel及Mark Webber獲得亞、季軍。雖然無法將自己的開季連勝與跨季連勝場數繼續推進,但是德國小將克服了車輛通信系統故障及進站策略的劣勢,最後仍能以第2位完賽實屬不易,他的隊友Mark Webber週日從第18位起跑最後仍能站上頒獎台,其表現不可謂不精彩。
| | 最終經過56圈的激烈競爭之後,Lewis Hamilton率先衝過終點線,奪得本賽季個人及車隊的第一個分站冠軍,距離上次他拿下分站冠軍已經是9站之前 (2010年比利時站) 。 |
|
2010年中國站正式比賽回顧
2010年中國站開賽前天候非常不穩定,週日比賽一起跑就出現高潮:第3位起跑的Alonso再次展現精湛的起跑技巧,他從從外線衝刺後領先群雄殺入1號彎道,一舉將Red Bull車隊壟斷頭排的優勢化為烏有。澳洲車手Mark Webber守住第2位、Vettel則滑落至第3位。在他們後方,一號彎道隨即發生嚴重事故:Force India車手Vitantonio Liuzzi賽車失控後、VJM03賽車以極高的速度橫越賽道,這導致Sebastien Buemi和小林可夢偉退賽,由於事故嚴重,大會立即決定派出安全車進場。比賽進行至第3圈時由於雨勢漸大,在安全車帶領的下領先車手Alonso率先決定進站更換中性胎。隨後Red Bull車隊也做出相同選擇,不過Rosberg、Button及Robert Kubica仍堅持用乾胎繼續比賽。之後眼看著賽道上的雨勢逐漸停止,比賽第7圈時Fernando Alonso和Felipe Massa也決定進站換上乾胎,這已經是Alonso本站第三次通過維修區,出站之後兩位車手的名次都跌出前10位。雨神戲弄F1車隊的玩笑還沒有結束,比賽第20圈時大雨降臨,維修區工作人員則忙著召回賽道上的車手:包括Schumacher、Webber、Jaime Alguersuari、Sutil、Alonso、Massa、Bruno Senna和Jarno Trulli都在第一時間決定進站更換中性胎,Alonso在這次進站超越發生失誤的隊友Massa。第一批車手換胎結束後,在領先車手Button的帶領下,Nico Hulkenberg等餘下車手亦作出相同選擇。
比賽進入後段McLaren車手領先的幅度逐漸加大,兩位車手逐漸放慢速度並控制比賽節奏,兩輛MP4-25賽車之間相差為4.4秒,領先第三位的Rosberg超過11秒,不過第4位的Alonso仍不放棄超越Rosberg的嘗試。比賽第48圈時Hamilton圈速開始下滑,主要是賽車前輪胎磨損已經很大,不過車隊認為完成比賽問題不大,但兩位隊友之間的差距卻逐漸加大,一圈之後Schumacher也出現失誤,所幸沒有損失排名。最後換胎策略成功的Jenson Button以領先隊友1.5秒的優勢率先衝過終點線獲得冠軍,他的隊友Hamilton緊追在後。Rosberg保住了第3位,雖然進站5次但仍拿下第4位的Alonso也算是表現不俗。
2011年中國站正式比賽前賽道上空終於放晴,氣溫也上升至攝氏22度,賽道溫度則為攝氏29度。Pirelli輪胎廠為本站比賽帶來的輪胎配方與前一站相同 (仍為軟胎與硬胎) ,軟胎每圈比硬胎快1.5秒、但硬胎的使用壽命約能比軟胎長了5至6圈。過去兩站的比賽過程顯示輪胎策略對最後比賽結果的影響顯著,Pirelli賽事總監Paul Hembery賽前表示根據週五收集的數據,他們研判中國站的比賽策略預料將以「兩次進站」為主流,不過最後結果卻與該廠預估有所出入。Lewis Hamilton的賽車賽前因為燃油洩漏而險些無法在維修區關閉前駛入賽道,賽前Red Bull車隊證實替Mark Webber的賽車安裝了KERS系統。FIA宣布中國站的可動式尾翼使用區域在14號彎道前長達752公尺的直線道。
起跑:McLaren雙雄超越Vettel取得領先
與前兩站的起跑過程不同,Red Bull車隊在中國站起跑立即遭到嚴重打擊!從桿位起跑的Sebastian Vettel一起跑就被兩輛McLaren賽車夾擊並滑落至第3位,回顧去年他在此地也無法順利在起跑後延續其領先位置。此時Jenson Button成為比賽領先者,而Sebastian Vettel的危機並沒有解除:從第4位起跑的Nico Rosberg也追上並與他並行,幸好2號彎道之後Vettel取得了有利位置保住了第3位。後方車手集團內Felipe Massa超越了隊友Fernando Alonso,而Michael Schumacher的起跑也十分精彩 (接連超越5位車手) 。
| | 與前兩站的起跑過程不同,Red Bull車隊在中國站起跑立即遭到嚴重打擊!從桿位起跑的Sebastian Vettel一起跑就被兩輛McLaren賽車夾擊並滑落至第3位。 |
|
取得比賽主導權之後的兩位McLaren車手氣勢大振並不斷做出最快單圈,反觀後方的Sebastian Vettel雖然擁有性能較優異的RB7賽車、卻因苦無超車機會反而拖慢自身速度。比賽進行至第3圈時Jenson Button跑出1分44.013秒的最快單圈成績,他與後方的Lewis Hamilton則拉開了1.1秒的差距並領先第3位的Sebastian Vettel有1.8秒。這時Mark Webber已經上升至第15位但落後Jenson Button有15秒左右的距離。不過由於澳洲老將一開始採用性能較差的硬胎起跑,身後來自Sauber車隊的Sergio Perez在之後一圈超越Mark Webber。比賽進行至第15分鐘時,大會對起跑時搶先起步的Vitantonio Liuzzi做出了「通過維修區」的判罰。
第一次進站:Jenson Button發生離譜停錯站意外
比賽進行至第3圈之後,名列前9位車手的排位趨於穩定。西班牙小將Jaime Alguersuari在第9圈拉開第一次進站換胎的序幕,令人訝異的是駛離維修區不久他的右後輪自動脫落,雖然Alguersuari勉強掙扎嘗試駛回維修區、但最後仍被迫駛離賽道並退出比賽,這宗意外判斷應該是技師在換胎時工作失誤所致。比賽進行至第11圈時Michael Schumacher和Mark Webber同時進站並換上軟胎,兩圈之後Nico Rosberg也完成進站換胎,出站後他排在第10位,這幾位車手看來都準備本場進站換胎三次。就在同時Sebastian Vettel開始對前方的Lewis Hamilton發起進攻並在第14號彎道成功超越,此時電視畫面顯示Red Bull車隊維修區技師已經拿出準備輪胎迎接該隊車手進站換胎、而McLaren車隊技師也在看到這一幕之後動員了起來。
| | 西班牙小將Jaime Alguersuari在第9圈拉開第一次進站換胎的序幕,令人訝異的是駛離維修區不久他的右後輪自動脫落,雖然Alguersuari勉強掙扎嘗試駛回維修區、但最後仍被迫駛離賽道並退出比賽。 |
|
隨後Sebastian Vettel尾隨當時仍居領先位置的Jenson Button進站換胎,之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不知道是否由於陽光過於刺眼,英國車王破天荒進錯了車位 (提前轉彎進入Red Bull車隊的換胎工作區) 幸好被Red Bull車隊技師導引離開,因為這個失誤使得Sebastian Vettel有機會在維修區之內超越Jenson Button重拾領先位置。在短短兩圈之內Sebastian Vettel連進兩位讓該隊十分振奮,由於前方車手先後進站換胎,幾圈之後Vettel已經上升至Nico Rosberg身後位居第2位。而McLaren車隊的危機還在持續:由於輪胎性能退化嚴重,Lewis Hamilton在被Vettel超越後又被Felipe Massa超越,比賽進行至第15圈時前述兩位車手同時進站,重回賽道後兩人保持相對位置不變。
西班牙車王Fernando Alonso一直等到第17圈時才進站,看來他計劃今天進站兩次,西班牙車王出站後滑落至Michael Schumacher後方。比賽進行至第18圈時Nick Heidfeld也完成進站換胎,此時排名前10位的車手全部完成第一次進站換胎。換上軟胎的Mark Webber狀態回勇,這時他已上升至第11位,但比賽進行至第23圈時Red Bull車隊技師告知Mark Webber他車內的KERS系統必須暫停使用,這對澳洲老將將是個不小的打擊與劣勢。比賽至此Nico Rosberg仍居於領先位置,他領先Sebastian Vettel的距離為4.1秒,領先之後的Jenson Button則有約6秒的優勢。比賽進行至第24圈時Fernando Alonso利用F150th Italia賽車在直線道的速度優勢和可動式尾翼的使用順利超越前方的Michael Schumacher。
| | 不知道是否由於陽光過於刺眼,英國車王破天荒進錯了車位 (提前轉彎進入Red Bull車隊的換胎工作區) 幸好被Red Bull車隊技師導引離開。 |
|
第二次進站:Lewis Hamilton在賽道內超越隊友
比賽進行至第25圈時,Jenson Button率先進站完成第二次換胎作業 (換上另一套軟胎) ,一圈之後Nico Rosberg、Lewis Hamilton和Mark Webber也陸續進站換胎,這些車手預料在剩下來的距離至少還要進站換胎一次。這時Sebastian Vettel終於成為賽道上的領先者,他必須利用這個機會盡量衝刺以拉大他的領先距離。德國老車王Michael Schumacher在排位失守給Fernando Alonso之後也於第27圈進站換胎 (換上另一套軟胎) 。Sebastian Vettel在比賽至第31圈以領先車手的身份第二次進站換胎,由於這次他選擇換上硬胎、這可能是他本站最後一次進站。比賽進行一圈之後,Fernando Alonso也進站換胎,看來兩位Ferrari車手今天也打算只進站兩次,這個策略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比賽後段可能因輪胎性能的快速衰退而遭到後方採用三次進站車手的超越。
比賽進行至第35圈時,位居第2位與第3位的兩位McLaren車手在賽道上展開正面競爭,後方的Lewis Hamilton十分積極,他先在第1號彎道超越隊友Jenson Button,但很快後者又在連續彎道搶回了第2名的位置,不過Lewis Hamilton依舊沒有放棄,他在比賽第36圈時在直線道道尾段利用較晚煞車的策略從內側順利超過Jenson Button,這次Jenson Button並沒進行太多的防守,兩位McLaren車手在賽道內完成排位對調。
尾聲:Hamilton最後時刻超越一舉奪冠
被同隊隊友超越的Jenson Button選擇在比賽第37圈時第三次進站換胎,一圈之後Lewis Hamilton和Nico Rosberg也執行他們在本場比賽最後一次換胎作業,前述三位車手在返回賽道後相對位置沒有改變。此時Mark Webber與Michael Schumacher在賽道上展開競爭,最後由澳洲老將以車輛優勢勝出,兩位車手隨後又一前一後完成各自在本場比賽的第三次進站換胎作業。比賽至此前10位車手全部完成預定的進站換胎計劃,剩下來的比賽距離他們必須依賴現在擁有的輪胎來完成。
比賽進行至第42圈時,Lewis Hamilton抓住機會在連續彎道超過Nico Rosberg重返第3位,但這時他仍落後領先的Sebastian Vettel有將近6秒的距離。不過與前方兩位車手 (Vettel與Massa) 相比,Hamilton換上的新輪胎是他最大的競爭優勢。此時Mark Webber跑出1分38.993秒的最快圈速並排在第7位,雖然他落後前方的Fernando Alonso約有4.8秒,但他擁有的新輪胎與RB7賽車、實施超越將不是太大的難事。比賽進行至第44圈時,Lewis Hamilton完成超越Felipe Massa升至第2位,從電視畫面看來這次超越並沒有太困難,一圈之後Fernando Alonso也被Red Bull車隊的Mark Webber超越。
| | 賽車輪胎情況不利的Vettel終於被Hamilton超越並讓出領先位置,在輪胎狀況居於劣勢之下、Vettel選擇穩穩的拿下18分積分也是十分明智的選擇。 |
|
比賽進入最後10圈時,Sebastian Vettel仍居於領先位置,但他領先Lewis Hamilton的優勢已從4秒降到1.6秒,而且後方的Hamilton擁有單圈成績的優勢,看來兩位車手將在比賽結束前展開對冠軍的競爭,這時由於Sebastian Vettel車內的無線電已經損壞,德國車王只能孤軍奮戰而無法與車隊進行雙向互動。比賽進行至第49圈時Jenson Button也輕鬆地超越此時輪胎性能已經非常惡化的Felipe Massa。此時Vettel與Hamilton展開了肉搏戰,雖然前兩圈Sebastian Vettel成功抵抗了來自Hamilton的進攻,但比賽進行至第52圈時,賽車輪胎情況不利的Vettel終於被Hamilton超越並讓出領先位置,在輪胎狀況居於劣勢之下、Vettel選擇穩穩的拿下18分積分也是十分明智的選擇。
雖然車隊積極鼓勵位居第3位的Jenson Button也嘗試超越Vettel,比賽最後1圈時反而是Mark Webber成功超過Jenson Button躍升至第3位,從第18位出發最後卻站上頒獎台可謂是一場精彩的表演。最終經過56圈的激烈競爭之後,Lewis Hamilton率先衝過終點線,奪得本賽季個人及車隊的第一個分站冠軍,距離上次他拿下分站冠軍已經是9站之前 (2010年比利時站) 。Red Bull雙雄則分獲第2位與第3位,Jenson Button緊隨其後名列第4位。第5位至第10位車手分別是:Rosberg、Massa、Alonso、Schumacher、Vitaly Petrov和小林可夢偉。德國老車王已經連續兩站獲得積分,看來Mercedes GP車隊在持續進步。本站結束後F1車隊將揮軍返回歐洲大本營,準備三週之後於土耳其舉行的分站賽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