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日起
日止
(年份請以西元輸入)


11/8/2024
[F1回顧]巴西站:Verstappen雨地驚人發揮,17位奪冠,年度冠軍地位回穩
11/8/2024
[F1]墨西哥站:Ferrari連續奪冠,Verstappen加罰20秒,Norris積分大幅追近
11/6/2024
[F1]美國站:Ferrari回神拿下冠亞軍,Verstappen衝刺賽奪冠拉大分差
10/11/2024
[F1回顧]新加坡站:Norris桿位奪冠,Ricciardo告別作搶走最快單圈讓年度冠軍更為膠著
9/19/2024
[F1回顧]亞塞拜然站:倒數2圈Sainz撞掉Perez,McLaren站上車隊榜領先位置
9/9/2024
[F1回顧]義大利站: 1停策略成功,Ferrari車手Leclerc拿下冠軍
8/30/2024
[F1回顧]荷蘭站:起跑失誤瑕不掩瑜,Norris大獲全勝
8/22/2024
[F1回顧]比利時站:Russell重量不足痛失冠軍,Hamilton遞補取得生涯第105勝與第201次頒獎臺
7/26/2024
[FE]電動方程式英國倫敦站,保時捷車手Pascal Wehrlein勇奪世界總冠軍
7/26/2024
[F1回顧]匈牙利站:McLaren拿下冠亞軍,Hamilton第200次站上頒獎臺
7/2/2007
[F1專欄] 2011年版F1賽車預覽
記者/Hunter Hsu 本文已被閱讀61,693
舊版Concorde Agreement條約終於要在今年賽季結束後功成身退,2008年我們將迎來一個全新面貌的F1系列賽:單一規格ECU、嚴格限制的空力套件設計規定與更長壽的引擎將在未來幾年陸續實施,日前FIA又公布了最新的2011年科技規則草案,在鼓勵未來F1科技發展將朝著低成本與民用車相關的方向前進,同時保留比賽刺激程度的大方向上,F1車隊可望在「可動式空力套件」與「引擎功率增強系統」上擁有更多的自由度。

FIA已表示2011年的F1賽車用引擎排氣量將再次降低,計畫使用排氣量1.3升至1.5升之間的四缸引擎。

早年的F1賽事可說是汽車科技的搖籃,單體式車身、碟盤式煞車系統等創舉都是在F1賽道上先實現、廣大消費者才得以享受。鼓勵F1與民用車技術有所交集可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部分F1賽壇人士則預測現在的GP2應該就是Max Mosley眼中未來F1(不排除更名為GP1系列賽)的縮影:引擎馬力大於GP2賽車、標準化的單純空力套件、光頭胎、甚至取消Traction Control尋跡控制及其他車手輔助駕駛裝置。

2007年開始實施的「凍結引擎改良」及「單一輪胎供應商」策略已經見到成效(縮小各隊的實力差距)。禁止使用任何在前輪與後輪之間的空力套件(包括barge boards破風板、winglet各式小翼、chimney煙囪式冷排散熱口)與限制風洞使用(不論是風洞測試總時間或風洞模型比例)都有可能在明年實施,汽車能量回收/ 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將隨後施行。

過去兩年始終是爭議焦點的「彈性前翼」與「彈性尾翼」就是可動式空力套件的應用。

在6月27日於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汽車運動理事(World Motor Sport Council),FIA提出了2011年之後的科技規則走向,這更進一步的勾勒出F1賽車未來發展的藍圖。在引擎效率、車輛空氣阻力、使用燃料種類與引擎廢氣能量回收技術,並且再次強調了娛樂性(增加超車數目)的重要性。有鑑於F1是全球車輛運動、甚至汽車產業的先行指標,我們也可從此看出什麼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關鍵科技?

在6月27日於法國巴黎舉行的世界汽車運動理事(World Motor Sport Council),FIA提出了2011年之後的科技規則走向,這更進一步的勾勒出F1賽車未來發展的藍圖。在引擎效率、車輛空氣阻力、使用燃料種類與引擎廢氣能量回收技術,並且再次強調了娛樂性(增加超車數目)的重要性。由於2010年是最後一個使用2.4升V8引擎的賽季,FIA已表示2011年的F1賽車用引擎排氣量將再次降低(計畫使用排氣量1.3升至1.5升之間的四缸引擎),在F1賽道內超過30年的V型汽缸排列方式可能就此寫下句點。

好消息是引擎排氣量或許降低,但效率卻更高:透過導入引擎餘熱回收技術(高燃燒效率引擎)及引擎廢氣能量回收技術(渦輪增壓系統),引擎燃燒效率將比目前提升20%以上。加上煞車能量回收/ 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提供的額外動力(瞬間可達270匹馬力之多),F1賽車的油耗表現將可提升一倍以上(或可不必進站加油即完成全程比賽)。

倘若FIA允許、F1工程師還可研發在部分路段自動縮小冷排進氣口/ 熱口面積的系統。

在空力套件規定方面,FIA持續推動車身下降力更進一步減少(為目前的50%或更少),為了換取F1車隊的支持,FIA願意在「創新空力套件」領域做出讓步,而可動式空力套件可望最早開放。平心而論,「可動式空力套件」(moveable aerodynamic devices)實在算不上是什麼創新發明,這種設計早在二次大戰前的賽車上就已出現。Porsche 964、Porsche 996、Volkswagen Beetle 1.8T以及Volkswagen Corrado等車型尾窗上、可隨速度升降的小鴨尾後擾流翼就是此類應用。過去兩年始終是爭議焦點的「彈性前翼」與「彈性尾翼」就是可動式空力套件的應用,倘若FIA允許、F1工程師還可研發在部分路段自動縮小冷排散進氣口/ 熱口面積的系統(此舉也可降低空氣阻力),此項技術未來有機會導入民用車輛,符合FIA的「F1科技導入民用車型」的精神。

巧妙構思的最新科技成果每天都不斷推出:超級省油的汽車、會騎自行車的機器人或是能很快乾透的耐米傘,但從商業的角度說,如何引導出最有價值的科技、或許和研發這些技術一樣重要。在FIA官員的鼓勵及F1工程師的努力下,推出「速度更快、馬力更大、卻更省油」F1賽車絕不是痴人說夢。

2006/02/24 FIA將制訂統一規格F1 ECU系統
2005/10/24 FIA試圖在近期內導入CDG尾翼
2005/07/28 FIA態度軟化,輪胎規則小幅修正
2005/09/15 降低成本是2008年F1新規則的核心價值
2007/03/14 F1老大建議更改計分規則
2007 GP 英國站
2007 GP 法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