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車隊國籍 |
英國 |
|
車隊所在地 |
英國Brackley |
|
首場比賽 |
1999年 澳洲站 |
|
首場勝利 |
|
|
|
|
|
|
1998年尾,由英美煙草公司成立的BAR車隊接手了面臨收攤的Tyrrell車隊。Tyrrell車隊由賽車界傳奇人Ken Tyrrell一手創辦的,經歷了1970年代早期的輝煌之後車隊成績就不斷下降。Ken Tyrrell早在1950年代時就迷上了賽車,在從賽車手的位置上退休之後,就把注意力轉向了車隊的經營管理,1960年他終於創立了Tyrrell車隊。許多人認為Tyrrell車隊的崛起是來自發掘了年輕且極具潛力的英國車手Jackie Stewart,並且再加上本身對賽車技術的熟捻。
| | | BAR的前身Tyrrell車隊,以往也有一段光輝燦爛的日子。 |
| 當時Tyrrell車隊的首席車手Timmy Mayer因意外喪生,有人力勸Ken Tyrrell給年輕的Jackie Stewart一次試車的機會,當Jackie Stewart證明自己的速度比Bruce McLaren還要快時,Ken Tyrrell馬上與他簽了合約,儘管當時Jackie Stewart只是一位F2的車手,而他最終還是於1968年進軍了F1。當年,Tyrrell車隊用的是Ford Cosworth DFV引擎和Matra底盤,Jackie Stewart雖然沒有拿下世界冠軍,但也拿下了車手年度亞軍。隔年,Jackie Stewart贏得了六場比賽的勝利,並獲得了車手總冠軍,而且也讓車隊拿下了年度總冠軍。1970年,車隊因為新賽例必須重新研發賽車,但Matra拒絕配合Ford V8引擎開發新的車架,因此Jackie Stewart不得不駕駛一輛毫無競爭力的賽車參賽。在此情況下,Ken Tyrrell僱用了Derek Gardner,並設計出了第一輛Tyrrell賽車,Jackie Stewart後來就駕駛這部Tyrrell 001參賽。
| | | | F1沙場老將Jean Alesi也曾經為Tyrrell車隊效力過。 |
| 1971年,Jackie Stewart與隊友Francois Cevert支配了整年度的比賽,Jackie Stewart毫無疑問地衛冕車手總冠軍,Francois Cevert也在車手排行榜中名列第三。接下來的賽季Jackie Stewart飽受病痛之苦,他不得不提前結束這個賽季。但1973年,Jackie Stewart重振雄風再次勇奪車手冠軍,而車隊冠軍則被Lotus抱走。賽季初Jackie Stewart告訴Ken Tyrrell他想在美國站舉行的最後一場比賽後退休,那將是他的第一百場比賽,這個消息使Ken Tyrrell受到了重大打擊。後來,Jackie Stewart隊友Francois Cevert因意外在義大利站的練習賽中喪生,因此Jackie Stewart並未去參加美國站的比賽,車隊必須完全放棄那場賽事。Francois Cevert的去世似乎同時也葬送了車隊的前途,從此,Tyrrell車隊就再也沒能像他們早期那般的輝煌。
後來Ken Tyrrell設計了著名的P34六輪賽車,其理論是根據四個小輪能在賽道上產生更好的抓地性能,同時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來看,它也降低了賽車前端受到的空氣阻力。在1976年的瑞典站,Jody Scheckter和Patrick Depailler包攬了前兩名;1977年賽季Ronnie Peterson取代了Jody Scheckter,但不幸的是,那時他們所駕駛的P34賽車已失去競爭力。1978年Patrick Depailler幫車隊在摩納哥站拿下勝利,後來一直到1982年,Tyrrell車隊才由Michele Alboreto在美國站再次取勝。
| | | Ken Tyrrell把車隊出售給BAT後,曾在BAR車隊保留一席職位,但最後因想法跟車隊高層不同才離隊。 |
| 1980年和1990年代早期的Tyrrell車隊只能苟活在車隊曾經輝煌過的影子中,只有Jean Alesi駕駛由Harvey Postlewaites設計的018和019型賽車才使車隊偶有佳作。1994年,改良版的Yamaha 3.5升引擎與日本車手Ukyo Katayama的加盟讓車隊在賽季末排名第六,這也讓Ken Tyrrell的眼中流露出了些許欣慰的淚珠。但這只是曇花一現,1995年雖然Mika Salo在巴西站的首次登場頗具聲勢,先是在比賽中處於第三順位,但後來身體不適使他只能以第七名的成績完賽。但這還不是最糟的,此後他在接下來的十一場比賽中沒有獲得任何積分,而Ukyo Katayama更是在整個賽季中一分未得。1996年情況依然如此,1997年車隊無法控制不斷下滑的頹勢,彆腳的Ford ED5 3.0升V8引擎使Mika Salo和Jos Verstappen只能在困境中掙扎,只有Mika Salo在雨天舉行的摩納哥站取得了第五名才為車隊扳回了一點顏面。
1997年賽季結束之後,Ken Tyrrell把車隊賣給了英美煙草公司,期待車隊能以全新的面貌讓之前輝煌的歷史重演。1998年是Tyrrell車隊的最後一個賽季,賽季結束後的11月車隊正式更名為BAR。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因為在選擇車手的問題上與車隊主事者意見不同而發生爭執,Ken Tyrrell後來選擇離開自己一手創立的車隊。
| | | | BAR車隊成立之初,因為還在摸索階段、加上引擎性能差強人意,整體成績並不是很理想。 |
| 1999年是BAR車隊的第一個賽季,Jacques Villeneuve的經紀人Craig Pollock領導車隊,車手陣容是Jacques Villeneuve與Ricardo Zonta。賽季一開始就出師不利,他們的兩輛車因採用不同塗裝設計而違反了FIA的規定,最後不得不使用將兩種圖案結合的辦法作為折衷方案。第一個賽季在失望中結束,Supertec引擎的耐用問題一場接一場地困擾著他們,車隊這一年一分也沒拿到。經過了慘淡的第一個賽季後,業界一直謠傳2000年BAR車隊的車手人選將會發生變化,同時人們也在議論著因1999年賽季成績相當難看,因此Craig Pollock將遭到解雇。但Jacques Villeneuve卻威脅著如果他的經紀人去職,他也將離開BAR車隊,儘管事情後來平息了下來,但檯面下的政治角力卻一直在進行著
| | | 從McLaren挖來比賽與測試經驗豐富的老將Olivier Panis之後,BAR車隊的成績才開始有了起色。 |
| 2000年是BAR車隊第一年開始與Honda車廠合作,雙方在這一年的合作很愉快,Jacques Villeneuve在某些比賽中也有不錯的表現,在賽季將近尾聲之時Ricardo Zonta也漸入佳境,但車隊還是決定在2001年棄Ricardo Zonta、改簽下Olivier Panis。2000年BAR車隊最後在積分榜排在第五順位,這對一支成立才兩年的車隊來說算是不錯的成績。2001年賽季,兩位車手希望年度成績能比前一年更進步,但這個願望最終並未能實現,BAR落後給同樣使用Honda引擎的Jordan車隊,為此Jacques Villeneuve明確表示了對賽車性能的不滿。
還好2002年賽季賽車的性能有了較大提升,而就在新車登場之前,Jacques Villeneuve的摯友、兼經紀人、也是BAR車隊領隊的Craig Pollock突然遭到解僱,在此同時Jacques Villeneuve的去留也畫上了問號,許多人相信2002年將是他在BAR車隊的最後一年。另一方面,Prodrive老闆、也是前Benetton F1車隊領隊David Richards接替了Craig Pollock的位置,車隊股東希望利用David Richards在WRC成功經驗與他的鐵血手腕來帶領BAR車隊。
| | | | 2004年Jenson Button為BAR車隊取得了年度亞軍的位置。 |
| 2003年賽季,Jacques Villeneuve繼續為BAR車隊效力,BAR車隊成為賽場上唯一使用Honda引擎的隊伍。這一年也是Jacques Villeneuve與BAR車隊五年合約的最後一年。這年他與曾在Williams、Renault車隊效力的Jenson Button搭檔,整個賽季在兩位車手的競爭中Jenson Button一直處於上風。從賽季一開始,兩人之間的競爭就非常激烈,然而Jenson Button以更為出色的表現得到了留在車隊的機會。2004年賽季,Jacques Villeneuve的位置被Takuma Sato所取代,車隊希望這位日本飛人能幫助車隊從第五的排名更躍升一步。
儘管BAR車隊成軍以來蹉跎了不少時間,但2004年賽季他們還是成功地擺脫了失敗者的地位並成為一支頂級車隊。去年,BAR車隊以年度119分的總積分排在車隊積分榜的第二名;Jenson Button四次獲得分站的亞軍,Takuma Sato也在美國站第一次登上頒獎台,兩位車手上台的次數達到了十一次,以拿到積分的成績完成比賽的次數也達到了二十四次。而2005年賽季,Honda和BAR車隊都宣稱他們一定要贏得分站的勝利。
|
|
|